我是一位自己一直認為自己忠實的佛教徒,一個好佛弟子,一個合格的佛弟子。后來遇到了一個改變我命運思想的人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我不是真正的佛弟子,不是佛的好學生,是個虛偽的人。我學佛已經(jīng)10年了,吃素6年,寺廟經(jīng)常去,供養(yǎng)三寶、放生護生經(jīng)常做,期間生了2個素寶寶,因此我以為自己很了不得。但是,我與公婆不合,與愛人不合,與大孩子不合。外人看我是菩薩,善良人;家里人看我卻是精神不正常的人,所以家里雞犬不寧。我一直認為,自己懷了2個素寶寶就應該很健康,什么病都沒有。其實不是,他們兩個反而經(jīng)常生病。這讓我很懊惱,經(jīng)常會問為什么會這樣:我行善、供養(yǎng)、不殺生、吃素,為什么孩子會生病?于是我?guī)е约旱囊蓱]去問一位我很信任的師兄。他耐心指點我,告訴我問題所在:以“道”相通,未來世界宗教革新(人類和諧共存)綱要性探析首先闡明,人類存在“概念固化”的共性弊端——人為設定一個概念,就概念而概念,限于概念之中,錯失對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認識與實踐,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。以此,對待“概念” 應當遵循“立足本原,著重內(nèi)涵,與時俱進,動態(tài)變化,解決問題,實事求是”原則。本文“宗教”及“道教”概念即如此,并以道教思想為基——大道相通,就未來世界宗教革新(人類和諧共存)進行綱要性初步探析,體現(xiàn)出“道”本身“其大無外、其小無內(nèi)、無所不在”的內(nèi)涵特征以及宗教“繼承傳統(tǒng)、與時俱進、生存為本”的革新觀,簡述如下:1、科學、民主是歷史進步的產(chǎn)物,和諧、自由是人類永恒的追求。但是,歷史今天,人類生存面臨重要問題:人本侵犯自然,物欲腐蝕心靈,多元各自政,信仰錯亂方向……使得科學脫離人文,民主徒有虛名,和諧無從奠基,自由異化泛濫……人類生存所有問題歸結起來表面看已經(jīng)造成“天怒人怨”,實質(zhì)則為“心靈劫難”。2、宗教以探尋宇宙、生命、社會真相為本——唯有發(fā)揮宗教心靈導向、化解及撫慰作用——教化心靈,啟發(fā)智慧,鼓勵自由,約束放縱,消除愚昧,拯救狂妄,與政治、法律等社會諸多機能協(xié)調(diào)統(tǒng)一,促進構建人神共治,才是人類社會最終出路。但是,宗教內(nèi)涵與形式兩方面同時需要傳承革新,與時俱進,以體現(xiàn)人文與科學、精神與物質(zhì)、信仰與修煉、智慧與道德、治國與平天下相統(tǒng)一,而辯證處理宗教“教化”、“教會”及其與社會、國家、民族對應關系,探求并致力于實現(xiàn)人類生存之身心自由。3、“人神共治”不同于歷史上狹義宗教凌駕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,而依據(jù)信仰、修煉與秩序管理的統(tǒng)一進行設定——立足自然整體觀,既是原則,又是方法,還是目標,在精神純美與世俗需求之間建立平衡,實現(xiàn)人自身、人與社會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。也就是說,以人、神、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決人性弊端,實現(xiàn)信仰、修煉、道德、良心、法律、秩序、民主、制衡等一系列社會目標的完善管理。4、無論個體的人,還是社會群體,唯以“天、地、人”三道(規(guī)律、原則、方法)制衡才能夠?qū)崿F(xiàn)“人神共治”——“天道”代表心靈(心性)修煉,符合自然大道,“地道”代表不同地域、民族、國家歷史傳統(tǒng),“人道”代表當前社會世俗需求。遵從三道統(tǒng)一,使得人類在滿足世俗需求和拯救靈魂之間建立平衡能夠?qū)崿F(xiàn)。5、面對人性“概念固化、執(zhí)偏概全、欲望過度、元氣損耗、言行不一”的共有弊端,人類遵從三道統(tǒng)一即在真理與邪說、正義與邪惡之間做出選擇和平衡——培本固元,扶正祛邪,造福人間,減少災難,體現(xiàn)出天有好生之德。6、當前宗教及整個人類出現(xiàn)問題積弊已深,非“多元一統(tǒng)”不能解決問題。多元化的思想混亂——“百家爭鳴”時代如何實現(xiàn)“一統(tǒng)”?唯有宇宙之“道”貫通天地,貫通萬物,貫通多元化思想,沖破概念固化,萃取內(nèi)涵實質(zhì)——實施革新,才能夠在人類文明的繼承中糅合當今成就得以實現(xiàn)——既尊重生命個體、各文明及宗教“多元”存在,又使生命個體、各文明及宗教回歸(遵從)同一大道真理,并且在一定范圍內(nèi)實現(xiàn)民族、國家或共同體的“一統(tǒng)”。否則,各自站在自我立場,各自服務自我利益,只能導致意識形態(tài)和社會秩序的混亂。7、革新在于應用。應用在于適宜。適宜在于立足現(xiàn)實,體悟大道,傳承歷史,糅合文明,開拓進取,不拘一格,相對圓滿有效解決人類當前及未來存在問題。8、道教以宇宙之“道”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據(jù)?!暗馈弊鰹槿f物誕生的本原,不僅是意識形態(tài)的概念存在,而且是超越意識形態(tài)的客觀獨立存在——其前者存在遠遠不能夠真實反映后者,決定人類現(xiàn)實問題永遠需要不斷調(diào)整、補充和完善。所以,“道教”做為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一種客觀獨立存在,遠大于概念存在,不應被概念束縛和局限,而立足真實體驗及當前狀況,并以歷史傳統(tǒng)為依據(jù),做以調(diào)整、補充和完善。9、道教即中華祖先以“道”的理念賦予子孫后人(龍的傳人)之教化,包括狹義道教——具有特定教義、教規(guī)、儀程、團體性質(zhì)與廣義道教——具有民族、國家意識形態(tài)實施全民教化性質(zhì)的統(tǒng)一。史實證明,道教源自中國遠古文明,自盤古開天至三皇五帝以來形成整個中華文明史“道統(tǒng)”傳承——正是中華民族早期祖先對“道”的天人合一的實踐、認識與教化,才形成并維系中華博大文明。如果脫離狹義與廣義道教的存在,中華民族及文明將不復存在。以此,完整、真實的道教概念與“無神論”及社會學者通常所謂“道教”概念有本質(zhì)差異,前者認為道教由中華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溝通直接創(chuàng)立并演變,后者則狹義認為由張道陵創(chuàng)立,并是人類意識形態(tài)的產(chǎn)物,形成對道教的割裂認識。10、世界各宗教、人類各族群、宇宙各萬物以“道”為存在根本和演化,順則生,逆則亡?!暗馈钡膶嵸|(zhì)即具有“陰、陽”兩種相對屬性平衡一體的混元真炁(氣)——同時具有物質(zhì)、能量、信息(靈性)的統(tǒng)一,造化生成萬物,化身宇宙至尊,世界各宗教、人類各族群、宇宙各萬物依據(jù)不同體悟?qū)ζ浞Q謂不同,如“盤古、盤古老祖、鴻君老祖、玄天老祖、皇天老祖、元天真人、天真皇人、無極老祖、無極老母、無量天尊、祖始爺、老天爺、天帝、上帝、真主”等,凡蘊含“開天辟地創(chuàng)世紀、宇宙永恒至尊大神——造物主”之稱謂,概指其也——智慈兼?zhèn)洌x大方,法力無上,人神共仰。人類信仰其,與其能量和智慧溝通,既祈保平安,又實現(xiàn)心靈回歸終極價值,等同追求與遵循自然大道——高揚真知與慈善(順從自然規(guī)律),力挽無知與卑劣(違背自然規(guī)律),體現(xiàn)出信仰與修煉、科學與人文的統(tǒng)一,具有教化及拯救人類普世價值。11、道教對混元真炁具有獨到而系統(tǒng)認識,認為混元真炁不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盤古,而且對于“開天辟地”起主導作用,稱謂“先天元炁”,《道德經(jīng)》描述為“一”: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……,圣人抱一為天下式 ……天地生成之后陰、陽二氣交合形成“后天元炁”,《道德經(jīng)》描述為“三”,具有誕生生命萬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,稱謂“靈魂”——靈魂元炁相對宇宙而言屬于“后天”,但相對生命肉體而言又屬“先天”。同時,生命肉體由父母陰、陽精氣物質(zhì)交合之元炁(受精卵)孕育生成——兩者“元炁”對于生命體而言同屬“先天”,共同構成生命體具有能量與智慧的本質(zhì)存在和有機運轉(zhuǎn)。但是,大多生命體失卻清靜心,不認識生命本質(zhì)與修行,對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節(jié),更不知養(yǎng),造成身心疲憊,愚昧昏沉,害己害人,苦不堪言。另一部分生命體心態(tài)清靜,靜則陰陽平衡合于元炁特征,元炁得以節(jié)、養(yǎng),生命體獲得運轉(zhuǎn)必須的能量與信息(靈性、智慧)。以此,以提升靈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煉稱謂“修真”,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謂“明道”或“得道”,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“道行”高低。12、人類戰(zhàn)爭、沖突不僅發(fā)生在同一宗教與文明之內(nèi),而且發(fā)生在不同宗教與文明之間,反映出人類本身對絕對永恒“大道”真理認識及實踐的局限性與悲哀性,同時反映出人類所認識及實踐的永遠只能是相對真理,即世界各宗教、人類各族群、宇宙各萬物永遠不能代表絕對真理,唯有宇宙至尊能夠代表,但其隱于無形,從來不曾直接臨世,僅以派遣使者方式傳播文明,形成相對真理。以此,對“道”的虔誠、虛心信仰和修煉必將成為全人類共有課題(任務),而使得人類有神論、無神論以及各宗教信仰、修煉者走到一起:同根同源,道炁相連,感應無形(大道),實踐有形,克服小我,存異求同,共同謀取和諧生存最大福祉。13、宗教以“人、神”共同存在為存在——依據(jù)“陰陽互根、對應并存”原則,人的靈感反映來源于神,有什么樣人就有什么樣神。反之亦然。人、神表現(xiàn)為同一生命本體的“陰”、“陽”形態(tài)。由于“陰”、“陽”形態(tài)不同,人、神以“靈魂感應”、簡稱“靈感”溝通?!办`感”來自于個體的人的靈魂反映,與個體的人“道行”——真實反映“道”的能力有關,僅代表個體的人的認識。以此,神既是客觀獨立存在,又是人類意識形態(tài)的反映——人即神,神即人,人、神既獨立又統(tǒng)一,辯證表現(xiàn)為神支配人,人體現(xiàn)神。而可以說,一個人、一個民族的文明與智慧代表其人、其民族之神的法力與智慧——在世界范圍,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,而具有民族性、宗教性、歷史性。不同宗教信仰的神,與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淵源,或有一定血統(tǒng)淵源。同時反映出,人類文明復雜歷程代表神界復雜歷程——神界與人間大致對應。也就是說,人、神雖然“意識形態(tài)”和“生存方式”不同,但是共同遵從同一“大道”真理——只有“大道”永恒,人、神以“道”相通,共同遵從。14、在世界范圍內(nèi),一定意義可以說,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誕生一個民族,或者說,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神話傳說或宗教神學,就沒有傳承生命力!而值得自豪的是,唯一僅有中國“盤古開天地”神話傳說或道教神學具有思想性、邏輯性和系統(tǒng)性的完整統(tǒng)一,反映中華文明對于世界(宇宙)本原高度認識,成為世界上唯一未曾斷線的文明。因此,中華民族無論將盤古做為“中華根祖”景仰,還是做為“天帝至尊”景仰,都具有“法力無邊,智慧無上”史實依據(jù),使中華民族自尊、自強、自信、自豪、自責、自勵,屹立世界東方。以此,道教“培本固元、扶正祛邪、獨立自主、和平共處、以己為本、以外為用、本用結合、和諧共存” 思想,稱謂“道德文明”——不僅以“道”的真理認識直接轉(zhuǎn)化為科技與文化藝術生產(chǎn)力,而且以“德”的人文實踐直接決定社會和諧與進步發(fā)展,謀取實現(xiàn)人類生存身心自由,樹立人類文明典范。15、客觀而言,地球生命、包括人類如何誕生及確切誕生時期,今人難以考證。也就是說,沒有充足理由斷定人類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——以及萬物之靈。但是,可以斷定,人類是自然界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優(yōu)勝劣汰——“合道則生,背道則亡”的成就——反映出天帝造化萬物,并選擇遵從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。以此,可以說,只有人類誕生之后,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。如果人類違背天帝旨意,必然有其他生命以“道”的原則和方法取代人類主宰地球,人類或者不能夠存活,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——既是天帝旨意,又是大道選擇。16、依據(jù)能量不滅定律,如果人類不能夠存活地球,則靈魂必然向其他時空轉(zhuǎn)化。如何轉(zhuǎn)化?能量及智慧低者,轉(zhuǎn)化地球,為其他生命(邪靈動物)所主宰。絕非虛言,現(xiàn)實生活“邪靈”附體禍害人類事例——各類精神病、頑固絕癥、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。只不過人類主宰地球,這種事例還相對屬少數(shù)。另如人類歷史上暴政者,除自身邪淫外,受“邪靈”支配造成人類大范圍劫難。只有提升靈魂(元氣)能量和智慧,向地球以外適宜生存的時空轉(zhuǎn)移才是出路。以此,人類有生必然有滅,沒有絕對永恒,人類生存唯一重要意義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實現(xiàn)靈魂升華,相對實現(xiàn)身心自由。17、本質(zhì)而言,人類劫難唯一歸結為心靈(靈魂)劫難,元氣耗散,不知亦不能回歸,墜入“邪氣”侵襲苦海之中,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與自我修煉不能免除。所以,人類虔誠信仰天帝(及神界)價值和意義在于人類以“心靈回歸——清靜”方式獲取造化人、神共同的本原——元氣(混元真炁),以修持生命必須的能量及智慧。接下來,人類又持續(xù)以“陰陽平衡”為特征的元氣相對持久維持心靈清靜,提升道德素養(yǎng)。所謂“人不遠道,道不遠人”,以實現(xiàn)“我生存,眾生亦生存;我自由,眾生亦自由”,而實現(xiàn)人類生存(和諧秩序)良性循環(huán)。以此,體現(xiàn)出(宗教)信仰與(元氣)修煉的統(tǒng)一,具體表現(xiàn)為天帝教化,啟發(fā)智慧,清靜自然,節(jié)制欲望,化解仇恨,寬恕博愛……18、關于正、邪——天道循環(huán),宇內(nèi)沒有絕對存在——“正、邪”只是概念上的劃分和相對存在,正中有邪,邪中有正,正、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長、化育及衰敗、消亡自然規(guī)律的內(nèi)在因素及表象存在,并且相互轉(zhuǎn)化,對生命存在或事物運轉(zhuǎn)發(fā)揮相互依存重要作用——現(xiàn)代科學證明有“正、反”物質(zhì)同時存在。對生命體而言,正、邪有內(nèi)外之分。并由于生命存在“有誕生必然有消亡”自然固有規(guī)律,邪氣通常不同程度勝過正氣,以邪氣占主導,所謂“十人九邪”。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、神不可完全扭轉(zhuǎn)的。只有發(fā)揮人、神做為主觀能動性,修養(yǎng)補充先天元氣,才有可能相對改觀——人、神元氣充足,代表其“道行”或者說“功力”高深,也就是說元氣造化萬物、所固有陰陽平衡“清靜”的能量和靈性相對較大,大于人體內(nèi)邪(氣)與外邪(氣)總和的能量及靈性,而使正氣暫時勝過邪氣,即正氣上升,邪氣下降,使生命體身心相對逍遙自由。以此,即便是神、更何況人唯有修持元氣、超越“正、邪”才能相對持久實現(xiàn)身心自由,而擺脫或延緩正(神)轉(zhuǎn)變?yōu)樾埃В┑纳垒喕亍?/span>19、宗教對人類生存發(fā)揮重要積極作用。但是,不可否認,(由于人性弊端)人類在宗教信仰過程中始終不可避免存在“不求真而信,不務實而信,不全面而信”—— “迷信”及宗教異化變質(zhì)問題。也就是說,迷信及異化不是宗教本質(zhì),而是宗教產(chǎn)生、傳播、信仰過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——有正信必然有迷信,有正統(tǒng)必然有異化,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敗壞聲譽的諸多事例,或使宗教脫離“教化”內(nèi)涵實質(zhì),僅存“教會”外在形式,產(chǎn)生“偽宗教”或不完善宗教,或嚴重發(fā)展到宗教對立面,產(chǎn)生所謂“邪教”——具有“精神鴉片”——欺騙性及偽科學性特征,極大傷害人類信仰情感及需求。以此,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兩大派系或者說兩大屬性:“正教”與“邪教”,中國神話作品《封神演義》所謂“闡教”與“截教”——其不是某一宗教稱謂,而是宗教本身“正、邪”兩大屬性的相對概念,核心問題在于是否遵從大道真理。20、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。世界宗教沖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對信仰(宇宙)至尊的割裂認識與專制獨斷——“唯我信仰才是真神,唯我信仰才是最高”。同時,正是由于交流傳播過程中“反客為主”的狀況激化與挑起宗教沖突。21、世界上任何一個宗教(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對真理)都不能獨立解決世界問題。世界宗教和諧共處在于遵從道德文明:培本固元,扶正祛邪,獨立自主,和平共處,以己為本,以外為用,本用結合,和諧共存——體現(xiàn)出人類為同一“大道”所生、世界宗教和諧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。22、世界宗教“闡教”派系需要交流合作,條件成熟時召開“弘揚大道精神,樹立宗教正信,共謀人類福祉”世界宗教大會,承擔世界宗教和諧共處主導責任。23、宗教信仰者以信仰與修煉的統(tǒng)一,人神溝通,道炁相融,追求自由而無時無刻不自由,消除愚昧而無時無刻不愚昧——永遠是“道”的謙卑信仰、修煉者。一是我對公婆的不孝;二是對丈夫不敬;三是自己有怨氣、傲慢、我執(zhí),才會讓這種不良的磁場傳遞到孩子身上,導致兩個孩子都生病。1.做一個母婦,敬愛丈夫,如父母愛護子女一般的心;4.做一個婢婦,侍奉丈夫,體貼周到,心存恭敬尊重;5.做一個夫婦,對丈夫和睦恩愛,對翁婆孝順尊敬,勤治家務,不談是非。這時,我才恍然大悟。原來我供養(yǎng)、行善都是有所有求的,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贊揚。而對家里人確不一樣。家里人吃肉,我反感,一看到他們吃肉我就有怨氣,甚至還帶有詛咒的意思;對公婆不滿意,不讓他們看電視,不讓給孩子買零食吃,還和他們不好好說話,態(tài)度生硬,說他們不懂教育,不懂因果,歧視他們,認為自己知道因果了,學佛了,就了不起了。后來在這位師兄的群里學習,才知道婚姻不順,和自己婚前邪淫、未婚同居有關。嫁到夫家,還要求這個那個,實在是不知道羞恥。是我本分沒做好,才讓家里人有毀謗三寶的機會。這時候我才明白,我錯了,我真的錯了。我口口聲聲說要報佛恩,要好好表法,可我是怎么做的呢?家里人因為我的存在感受到溫暖了嗎?因為我的存在讓他們感覺幸福了嗎?因為我的存在讓他們感覺學佛真的很好了嗎?沒有!都是相反的。于是我就按照他說的磕頭,對著他們的照片或者觀想他們,向他們懺悔、認賬,然后持咒、供養(yǎng)三寶。后來的結果真的不一樣了,在磕頭過程中,一切都在發(fā)生變化。我不再傲慢,執(zhí)著了,家里也完全變了。和公婆和諧了;和愛人不吵了;孩子聽話了。學佛是一個過程,從執(zhí)著到不執(zhí)著,從不明白到明白。感恩我的公婆,感恩我的愛人,感恩我的孩子。謝謝你們能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。我一定要好好做一個合格的佛弟子,學習佛菩薩的智慧。阿彌陀佛!學佛流于形式,往外求,不知自凈其意,不知反觀自己,反而把學到的用來要求別人,衡量別人,甚至當別人不按自己的要求來時,怨恨憤怒,這樣怎么能得好呢?學佛沒有學到佛的慈悲包容,心中依然是滿滿的怨恨惱怒煩,貪嗔癡慢疑,這不是學佛,而是學魔了。但這種情況卻又是很普遍的,很多人學佛只是為了求這求那,表面上看似乎真的很虔誠,做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事,但他的心性只要沒有改變,都還不能算真的學到了。有沒有真正在學,學到了,看自己生活狀況、人際關系現(xiàn)狀就知道了。因為,如果你的心真的改變了,變得和諧美好了,外面的一切一定會起變化,如果沒有,那就要深思了。
上海人才網(wǎng)最新招聘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