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線演員:佛是我的呼吸不可或缺,學(xué)佛未必是苦行僧
來源:上海人才網(wǎng)(官網(wǎng))
時間:2017-12-01
作者:上海人才網(wǎng)(官網(wǎng))
瀏覽量:
陳坤
有著四分之一尼泊爾血統(tǒng),95年皈依法源寺, 法號"仁坤"。堅持做人要把心放寬,遇事不急不躁。
佛法的智慧不是俗世間的財富
十幾年前,陳坤就開始信佛。他說:“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的,好像是自然而然的。我覺得人人都應(yīng)該擁有一個感恩的心,我們從社會中汲取,也要不斷回饋社會。佛教中包含許多人生哲學(xué),這些人生哲學(xué)對我有一定的指導(dǎo)意義。演員這個職業(yè)有的時候壓力很大,需要有很大的責(zé)任感,信仰也讓我自己更加平靜,給了我更多快樂?!?br />
陳坤:“我不覺得信佛是保護自己,這是我的興趣,是我自愿的。因為我發(fā)現(xiàn)它的博大精深,研究它讓我對一些問題的看法有了新的解讀方式,讓我不浮躁,讓我懂得了很多人生道理?!?br />
陳坤說,他一直是一個自在的人,但當(dāng)了演員之后變得不自在了,現(xiàn)在他又變得自在了。前后兩個“自在”,內(nèi)涵是相同的,但是第一個自在很容易得到,而第二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再次擁有的,它需要一個修行的過程,重新悟得,這就是佛教的智慧。
這種智慧帶給他很大的收益,不是俗世間的財富,更重要的是一種態(tài)度,任何時候保持一個淡定的狀態(tài),你就是一個智慧的人。
“宗教對于很多初次接觸的人來說是一種逃避。但這只是最初的形式。逐漸的,你會慢慢變得崇高,因為人越想崇高的東西,自我約束力就會越強,就會知道哪些事情該做,哪些事情不該做,逐漸變成你成長中的一種智慧。這時會發(fā)現(xiàn)宗教并非只能遠觀,不能觸摸,它是可以交流的。宗教給你領(lǐng)路,幫你找到正確方向,最后得到解脫和自在,然后回饋到自己的生活中,用自己的方式解決生活中的矛盾。我個人認為,真正超脫的人內(nèi)心是很自在的。”
健康快樂的人都是佛
陳坤說:“心有很多層面,其中的兩個比較突出。第一是凡夫心,就是會思考、謀劃、欲求、操縱的心;會暴怒的心;會制造和沉溺于負面情緒和思想的心;我們就是在這種混亂、迷惑、沒有規(guī)律、反覆無常的凡夫心作用下,不停地變化和死亡。
另外,我們還有心的本性,也就是心的底蘊,是永遠不受變化或死亡所觸及的。目前,它就隱藏在我們的心中,但我們卻未看出來,因為它被我們的凡夫心包得密不透風(fēng)。
當(dāng)人們了解他們內(nèi)心的心性時,他們將會珍惜自己所生存的世界多么美好,并樂意為保存這個世界而奮斗。不管我們是誰,每個人都可以在適當(dāng)?shù)沫h(huán)境及如法的訓(xùn)練下,體悟到心性?!贝藭r的陳坤是一個傳教士、一個布道者,更是在訴說他內(nèi)心體味到的喜悅。
在現(xiàn)在許多人要以某種形式來尋求內(nèi)心的心性并得以平靜時,陳坤解釋到:“相信佛教的人很多是注重方式的,有些人通過一些修煉的行為對自己達到一個約束,并且這些行為可以填補身心的空虛,得到心靈的凈化,那么是收益良多的。
但在我內(nèi)心深處佛教只是一種智慧,所以在這樣一個態(tài)度上,形式主義對我就不那么重要了。在佛教里佛法有八萬四千法,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尋求真理和內(nèi)心解脫的方法。每個人都不可去評說別人的方法是對是錯,只要跟隨自己自在的上師,就能找到真理。
我們每個人都是佛的種子。我個人認為不是皈依了佛才是佛教徒,在我的意念中只要行善的人,健康快樂的人都是佛,只是名稱不一樣?!?br />
放生是給它們一個再生的機會
陳坤說,每隔一段時間,他都會跟朋友們相約著去放生。
“在固定的環(huán)境生活慣了的動物突然被放到自然環(huán)境中很可能缺乏了生存的能力。我們放生是給它們一個再生的機會。如果之后被大自然淘汰,那是它們自身的問題?!?br />
“在我來說,‘放生’就像打坐一樣。也許,有人可以剎那之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,一下子就解脫了。也有如我這樣智慧不高的人需要漸漸領(lǐng)悟,怎么領(lǐng)悟?是要一些形式慢慢去感受?!?br />
佛教都是針對自己的心,內(nèi)在的自省
陳坤每天早晨都讀《金剛經(jīng)》,每次都讀完,但每次讀的感受都不同。這已成為他的一種習(xí)慣?!拔液芟硎苓@個過程,它可以讓我很安靜。每個人讀它都會有不同的認識,就像同樣是一棵樹,每個人對它的感知是不一樣的。如果讓我們每個人都來解讀這課樹,語言的能力是很蒼白的,感知能力是超過語言能力的?!?br />
“我看《金剛經(jīng)》也許看不懂某一部分,但是我不需要懂。我30歲看不懂沒關(guān)系,每天都讀,遲早有一天我會領(lǐng)悟,用我自己領(lǐng)悟的方式去解決生活中的難題。我是在追求這個形式,這個形式讓我很舒服。它很可能是陳坤必需的,并不是做給別人看的。”
“在《金剛經(jīng)》里面說,‘形式’可以說叫‘形式’,也可以不叫‘形式’,只是名字這樣叫而已。‘打坐’可以叫‘打坐’,也可以不叫‘打坐’,只是名字叫‘打坐’。不是說‘八萬四千法門’,每個人都有自己理解生活、讓自己凈化的方式,就像喝東西,苦甜自知。不管是修行的方式還是理解的方式,佛教都是針對自己的心,內(nèi)在的自省?!?br />
“所以,你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做,不用在意外界對你的評價。當(dāng)你越來越堅持一個崇高的理想,擁有一個很好的心境的時候,你就在用自己的方式堅強。這樣每個人才是真正有個性的,這種個性就有一種自然的魅力。一千個人學(xué)佛可能會流露一千個狀態(tài),不用在意,目的都是得到平靜和解脫?!?br />
佛對我來說是呼吸,已經(jīng)成為我的血液
學(xué)佛是否在找尋一種精神寄托?陳坤的回答是:“寄托是第一個層面的,是一種需求,有需求才有寄托。而現(xiàn)在,佛對我來說是呼吸,已經(jīng)成為我的血液,我希望我的血液在未來流得更干凈,呼吸的空氣越來越清涼,自自在在地演戲,自自在在地享受生活。
我們很少自省,因為我們老是在外面找,所以外在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。有一天我們在里面找我們需要什么的時候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外在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大的需求,所以你就會變得很自在?!?br />
“我經(jīng)??匆恍╇[士,他們的生活境界讓我感覺很雅致。但話題永遠是辯證的,難道只有到那樣清靜的地方才能找到自在嗎?有句話就說‘大隱隱于市,小隱隱于山林’。其實,外在的起落,壓迫,也是讓我們修行的一個課題。
就像我享受別人稱贊我?guī)浀臅r候,我一定要面對有一天我不帥的痛苦。如果哪一天我很痛苦,我也很高興,說明我還有感知力。不要拒絕煩惱和痛苦,有多深的失戀就有多美好的愛戀。你和一個人相愛,分手的時候有多痛苦你就知道你愛他有多深?!?br />
“修佛并不是什么都不怕,這是很愚昧的,只是希望自己的智慧會增長。我很高興當(dāng)我能夠面對自己自然存在的時候,我可以暢所欲言,這個時候我是真誠的?!?br />
修佛的人未必是苦行僧
在陳坤看來,修佛的人未必是苦行僧?!拔覍ι钯|(zhì)量的要求很高,我希望家里每一個角落看起來都很有意境;我希望每一次談話的過程都是讓我愉悅的;我希望我演的每一個角色都用心感受到了,并且真實表達出來……”
“我還有更多的夢想要實現(xiàn)。當(dāng)你明白這些,那些東西拿走和留下都沒有多大問題。有人也會問我,有些獎你想拿嗎?誰不想拿?如果只把這個理解成虛榮那就太淺薄了。
某種意義上講,拿獎對一個演員是一個很大的助力,大家都希望通過一些獎項得到肯定,所以我會努力拿一些獎,就這么簡單……
原來我也會逃避,但是現(xiàn)在我一點也不逃避我自己的愿望。我希望更多人能看到這篇采訪,會理解到我的夢想,跟我產(chǎn)生共鳴?!?br />
“我無法去完成別人所想象的既定的原則,我只想做陳坤。在這樣一個時代,我們不能缺少一個用心去感受夢想的機會。為什么很多大老板愿意背著包去爬山?他尋找的是內(nèi)心的釋放。
我們將來面對的問題就是,當(dāng)物質(zhì)有一天滿足了我們的時候,我們最終的夢想是什么!我覺得現(xiàn)代的年輕人最需要的就是一種方向感。”